100%

●卷二百五十 帝系考一

 

  ○帝号历年

  黄帝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轩辕,生於寿邱。神农氏世衰,诸侯相侵伐,蚩尤最暴,黄帝徵师诸侯,擒杀蚩尤,诸侯尊黄帝为天子。在位百年崩,年百一十岁。

  帝颛顼高阳,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。继黄帝为天子,在位七十八年崩,年九十八岁。

  帝喾高辛,黄帝之曾孙,元嚣之孙,蟜极之子。继颛顼为天子,在位七十年崩,年百五岁。

  帝尧,帝喾之子,姓伊祁,名放勋。帝喾崩,而长子挚代立,封尧为唐侯。帝挚立,不善,在位九年,唐侯德盛,乃禅位於唐侯。尧以甲辰即位,都平阳,号陶唐氏。在位七十年,荐舜摄政,又二十八年崩,在位九十八年。寿一百一十八,首甲辰,尽癸未。

  帝舜,颛顼七世孙,瞽瞍之子,姓姚氏,名重华。年三十,尧举之;年五十,摄行天子事;年五十八,尧崩年六十一,以丙戌岁代尧践帝位,都蒲阪,号有虞氏。三十一年,以丁巳岁禅於禹。又八年崩,寿一百岁。首丙戌,尽癸亥。

  夏禹,颛顼之孙、鲧之子,姓姒氏,名文命。治水有功,舜使宅百揆。年七十三,以丁巳岁受舜禅,即天子位,都平阳、安邑。在位二十七年,癸未崩,寿百岁。

  启,禹子。以甲申嗣位,九年壬辰崩。

  太康,启子。以癸巳嗣位,二十九年辛酉,以盘游无度,为有穷后距於河,失邦而崩。

  仲康,太康子。以壬戌嗣位,十三年甲戌崩。

  帝相,仲康子。以乙亥嗣位,二十八年壬寅,为羿所弑。寒浞杀羿并灭相,相之臣靡逃於有鬲氏,相之后还於有仍氏,生少康。至四十一年壬午,靡自有鬲氏灭寒浞而立少康。

  少康,相子。以壬午灭寒浞嗣立,二十二年癸卯崩。

  帝杼,少康子。以甲辰嗣立,十七年庚申崩。

  帝槐,杼子。以辛酉嗣立,二十六年丙戌崩。

  帝芒,槐子。以丁亥嗣立,十八年甲辰崩。

  帝泄,芒子。以乙巳嗣立,十六年庚申崩。

  帝不降,泄子。以辛酉嗣立,五十九年己未崩。

  帝扃,不降子。以庚申嗣立,二十一年庚辰崩。

  帝廑,扃子。以辛巳嗣立,二十一年辛丑崩。

  帝孔甲,廑子。以壬寅嗣立,三十一年壬申崩。

  帝皋,孔甲子。以癸酉嗣立,十一年癸未崩。

  帝发,皋子。以甲申嗣立,十九年壬寅崩。

  帝履癸,是为桀,以癸卯嗣立,五十三年乙未,以失道为殷汤所伐,战於鸣条,师败,汤放之南巢,夏亡。

  右夏一十七世,共四百五十九年,首丁巳,尽乙未,内寒浞篡位四十一年,

  殷汤,契之十四世孙,姓子氏,名履。以夏桀之三十五年丁丑即诸侯位,自商邱徙都亳。以乙未伐桀灭夏,即天子位,十三年。丁未崩,寿百岁。

  太甲,汤孙。以戊申嗣立,三十三年庚辰崩。

  沃丁,太甲子。以辛巳岁嗣立,二十九年己酉崩。

  太康,沃丁弟。以庚戌嗣立,二十五年甲戌崩。

  小甲,太庚子。以乙亥嗣立,十七年辛卯崩。

  雍已,小甲弟。以壬辰嗣立,十二年癸卯崩。

  大戊,雍己弟。以甲辰嗣立,七十五年戊午崩。

  仲丁,大戊子。以己未嗣立,十三年辛未崩。

  外壬,仲丁弟。以壬申嗣立,十五年丙戌崩。

  河亶甲,外壬弟。以丁亥嗣立,九年乙未崩。

  祖乙,河亶甲子。以丙申嗣立,十九年甲寅崩。

  祖辛,祖乙子。以乙卯嗣立,十六年庚午崩。

  沃甲,祖辛弟。以辛未嗣立,二十五年乙未崩。

  祖丁,沃甲兄。以丙申嗣立,三十二年丁卯崩。

  南庚,沃甲子。以戊辰嗣立,二十五年壬辰崩。

  阳甲,祖丁子。以癸巳嗣立,七年己亥崩。

  盘庚,阳甲弟。以庚子嗣立,二十八年丁卯崩。

  小辛,盘庚弟。以戊辰嗣立,二十一年戊子崩。

  小乙,小辛弟。以己丑嗣立,二十八年丙辰崩。

  武丁,小乙子。以丁巳嗣立,五十九年乙卯崩。

  祖庚,武丁弟。以丙辰嗣立,七年壬戌崩。

  祖甲,祖庚弟。以癸亥嗣立,三十三年乙未崩。

  廪辛,祖甲子。以丙申嗣立,六年辛丑崩。

  庚丁,廪辛弟。以壬寅嗣立,二十一年壬戌崩。

  武乙,庚丁子。以癸亥嗣立,四年丙寅崩。

  太丁,武乙子。以丁卯嗣立,三年己巳崩。

  帝乙,太丁子。以庚午嗣立,三十七年丙午崩。

  受辛,帝乙子。是为纣,以丁未嗣立,无道,三十二年戊寅,周武王伐之。战於牧野,师败受死,殷亡。

  右,殷二十八世,共六百四十四年,首乙未,尽戊寅。

  周武王,后稷十六世孙,文王之子,姓姬氏,名发。以商纣二十三年己巳嗣为西伯,至己卯,胜殷杀受,即天子位,七年乙酉崩,寿九十三。

  成王,名诵,武王子。以丙戌嗣立,三十七年壬戌崩,岁四十四岁。

  康王,名钊,成王子。以癸亥嗣立,二十六年戊子崩。

  昭王,名瑕,康王子。以己丑嗣立,五十一年己卯崩。

  穆王,名满,昭王子。以庚辰嗣立,五十五年甲戌崩。

  共王,名儉扈,穆王子。以乙亥嗣立,十二年丙戌崩。

  懿王,名囏,共王子。以丁亥嗣立,二十五年辛亥崩。

  孝王,名辟方,共王弟。以壬子嗣立,十五年丙寅崩。

  夷王,名燮,懿王子。以丁卯嗣立,十六年壬午崩。

  厉王,名胡,夷王子。以癸未嗣立,三十七年。无道,为国人所逐,出奔。周、召二伯行政,谓之"共和"。十五年癸酉,崩於彘。

  宣王,名静,厉王子。以甲戌嗣立,四十六年己未崩。

  幽王,名宫涅,宣王子。以庚申嗣立,无道。十一年庚午,为犬戎所伐,败死。

  平王,名宜曰,幽王子。以辛未嗣立,五十一年辛酉崩。

  桓王,名林,平王孙。以壬戌嗣立,二十三年甲申崩。

  庄王,名佗,桓王子。以乙酉嗣立,十五年己亥崩。

  釐王,名胡齐,庄王子。以庚子嗣立,五年甲辰崩。

  惠王,名闵,釐王子。以乙巳嗣立,二十五年己巳崩。

  襄王,名郑,惠王子。以庚午嗣立,三十三年壬寅崩。

  顷王,名壬臣,襄王子。以癸卯嗣立,六年戊申崩。

  匡王,名班,顷王子。以己酉嗣立,六年甲寅崩。

  定王,名瑜,匡王弟。以乙卯嗣立,二十一年乙亥崩。

  简王,名夷,定王子。以丙子嗣立,十四年己丑崩。

  灵王,名泄心,简王子。以庚寅嗣立,二十七年丙辰崩。

  景王,名贵,灵王子。以丁巳嗣立,二十五年辛巳崩。子猛立,为悼王。王子朝杀猛代立,晋逐子朝,立敬王。

  敬王,名丐,景王子。以壬午嗣立,四十四年乙丑崩。

  元王,名仁,敬王子。以丙寅嗣立,六年辛未崩。

  贞定王,名介,元王子。以壬申嗣立,二十八年己亥崩。大子去疾立,为哀王。王叔袭杀之,代立为思王。

  思王,以庚子嗣立,为其弟少隗所杀。

  考王,名少隗。以辛丑嗣立,十五年乙卯崩。

  威烈王,名午,考王子。以丙辰嗣立,二十四年己卯崩。

  安王,名骄,威烈王子。以庚辰嗣立,二十六年乙巳崩。

  烈王,名喜,安王子。以丙午嗣立,七年壬子崩。

  显王,名扁,烈王弟。以癸丑嗣立,四十八年庚子崩。

  慎靓王,名定,显王子。以辛丑嗣立,六年丙午崩。

  赧王,名延,慎靓王子,以丁未嗣立,五十九年乙巳,为秦所攻,王奔秦,尽献其邑三十六,秦受之。是岁,王崩,周亡。

  右,周三十七世,共八百六十七年,首己卯,尽乙巳,内"共和"行政十五年。自周亡至秦始皇灭六国称"皇帝"以前,首丙午,尽己卯,共三十四年。

  秦始皇,伯翳之後,庄襄王之子,母吕不韦姬,姓嬴氏,名政。以周亡後九年甲寅嗣立为秦王,立二十七年庚辰,尽灭六国,称始皇帝,後十二年辛卯崩。

  二世皇帝,名胡亥,始皇少子。以壬辰嗣立,三年甲午,为赵高所弑,立二世兄子婴。乙未,汉高祖入秦,子婴降,秦亡。

  右,秦二世,共十五年,首庚辰,尽甲午。

  汉太祖高皇帝,沛丰邑中阳里人,姓刘氏,名邦,父太公,母媪。以秦二世元年壬辰年三十起兵,为沛公。乙未,入关灭秦,为汉王。五年己亥,灭项籍,即皇帝位,都长安,十二年,丙午崩,寿五十三。

  孝惠皇帝,名盈,高祖太子,母吕后。以丁未嗣立,时年十七,在位七年,癸丑崩,寿二十四。吕太后取後宫子以为帝子立之。太后临朝称制,九年。辛酉,吕后崩,诸吕作乱,大臣诛之,立文帝。

  太宗孝文皇帝,名恒,高祖中子,母薄姬。年五岁,立为代王。二十三岁辛酉,太尉周勃等迎立为皇帝,在位二十三年。甲申崩,寿四十六。

  孝景皇帝,名启,文帝太子,母窦皇后。三十二岁乙酉嗣立,在位十六年。庚子崩寿,四十八。

  世宗孝武皇帝,名彻,景帝中子,母王美人。十六岁嗣立,在位五十四年。甲午崩,寿七十一。

  改元十一(建元六。元光六。元朔六。元狩六。元鼎六。元封六。太初四。天汉四。太始四。征和四。後元二)

  孝昭皇帝,名弗陵,武帝少子,母赵婕妤。八岁乙未嗣立,在位十三年。丁未崩,寿二十二。

  改元三(始元六。元凤六。元平一)

  中宗孝宣皇帝,名询,武帝曾孙、戾太子孙史皇孙子,母王夫人。昭帝崩,无嗣,大将军霍光立昌邑王贺。贺无道,废之,更立帝,时年十八。丁未嗣立,在位二十五年。壬申崩,寿四十三。

  改元七(本始四。地节四。元康四。神爵四。五凤四。甘露四。黄龙一)

  高宗孝元皇帝,名奭,宣帝太子,母许皇后。年二十七,癸酉嗣立,在位十六年。戊子崩,寿四十三。

  改元四(初元五。永光五。建昭五。竟甯十一)

  孝成皇帝,名启,元帝太子,母王皇后。年二十己丑嗣立,在位二十六年。甲寅崩,寿四十六。

  改元七(建始四。河平四。阳朔四。鸿嘉四。永始四。元延四。绥和二)

  孝哀皇帝,名欣,元帝庶孙,定陶恭王子,母丁姬。成帝无子,立为太子。年二十乙卯嗣立,在位六年。庚申崩,寿二十六。

  改元二(建平四。元寿二)

  孝平皇帝,名偅,元帝庶孙,中山孝王子,母丁姬。哀帝崩,无子,太皇太后遣使迎立之。年九岁,辛酉嗣立,在位五年。乙丑,为王莽所鸩崩,寿十四。

  改元一(元始五)

  王莽立孺子婴,自为"摄皇帝",三年,至戊辰,莽篡位。

  右,西汉十二帝,共二百一十四年,始乙未,尽戊辰。王莽以己巳篡位,称新室,十五年。癸未,为汉兵所诛。淮阳王刘元立,二年,为赤眉所灭。莽、元共十六年。

  改元四(建国五。天凤六。地皇三。更始二)

  东汉世祖光武皇帝,名秀,南阳人,高祖九世孙,父南顿令钦。帝以王莽篡位之十四年壬午起兵,乙酉即皇帝位,迁都洛阳,时年二十九,在位三十三年。丁巳崩,寿六十二。

  改元二(建武三十一。中元二)

  显宗孝明皇帝,名庄,光武第四子,母阴皇后。年三十,以戊午嗣立,在位十八年。乙亥崩,寿四十八。

  改元一(永平十八)

  肃宗孝章皇帝,名僺,显宗第五子,母贾贵人。年十九,以丙子嗣立,在位十三年。戊子崩,寿三十三。

  改元三(建初八。元和三。章和二)

  孝和皇帝,名肇,肃宗第四子,母梁贵人。年十岁,以己丑嗣立,在位十七年。乙巳崩,寿二十七。

  改元二(永元十六。元兴一)

  孝殇皇帝,名隆,和帝少子。生始百日嗣立,丙午崩,寿二岁。

  改元一(延平元)

  恭宗孝安皇帝,名祐,肃宗孙,父清河孝王,母左姬。殇帝崩,太后立为孝和皇帝嗣,年十三。以丁未嗣立,在位十九年。乙丑崩,寿三十二。

  改元五(永初七。元初六。永甯一。建光一。延光四)

  孝顺皇帝,名保,安帝子,母李氏。年十一,以丙寅嗣立,在位十九年。甲申崩,寿三十。

  改元五(永建六。阳嘉四。永和六。汉安二。建康一)

  孝冲皇帝,名炳,顺帝子,母虞贵人。年二岁,以乙酉嗣立,一年崩,寿三岁。

  改元一(永嘉元)

  孝质皇帝,名赞,肃宗元孙,父渤海孝王,母陈夫人。冲帝崩,皇太后诏嗣立,时年八岁,在位一年。为梁冀所鸩崩,年九岁。

  改元一(本初元)

  孝桓皇帝,名志,肃宗曾孙,父蠡吾侯翼,母匽氏。质帝崩,太后与梁冀迎立之,年十五岁。以丁亥嗣立,在位二十一年。丁未崩,寿三十六。

  改元七(建和三。和平二。元嘉一。永兴二。永寿三。延熹九。永康一)

  孝灵皇帝,名宏,肃宗元孙,父解渎亭侯,母董夫人。桓帝崩,无子,皇太后迎立之,时年十二。以戊申嗣立,在位二十一年,戊辰崩,寿三十四。

  改元四(建甯四。熹平六。光和六。中平六)

  孝献皇帝,名协,灵帝中子,母王美人。灵帝崩,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,立帝,年九岁。以已巳嗣立,在位三十二年,以庚子禅位於魏。後十三年壬子崩,寿五十四。

  改元四(初平四。兴平二。建安二十四。延康一)

  右,东汉十二帝,共一百九十六年,首乙酉,尽庚子。

  蜀汉昭烈皇帝,名备,涿郡涿县人,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後,父弘。以建安十九年甲午取蜀,二十四年已亥称汉中王,辛丑即皇帝位,三年癸卯崩,寿六十三。

  改元一(章武三)

  後主名禅,昭烈帝子。年十二,以甲辰嗣立。在位四十一年,为魏所灭。

  改元四(建兴十五。延熙二十。景耀五。炎兴元)

  右,蜀汉二帝,共四十三年,首辛丑,尽癸未。

  魏文帝,沛国谯人,姓曹氏,名丕,武王太子。以庚子受汉禅,即皇帝位,时年三十三。在位七年。丙午崩,寿四十。

  改元一(黄初七)

  明皇帝,名叡,文帝太子。年二十二,以丁未嗣立,在位十三年。己未崩,寿三十五。

  改元三(太和六。青龙四。景初三)

  齐王,名芳,明帝养为子。年九岁,以庚申嗣立,在位十四年。癸酉,为司马师所废,时年二十三。

  改元二(正始九。嘉平五)

  高贵乡公,名髦,文帝孙,东海定王霖子。司马师既废齐王,迎立之,年十四。以甲戌嗣立,在位六年。已卯以讨司马昭不克遇弑,年二十。

  改元二(正元二。甘露四)

  陈留王,名奂,武帝孙,燕王宇子。司马昭既弑高贵乡公,迎立之,年十五。以庚辰嗣立,在位五年。乙酉,禅於晋。

  改元二(景元四。咸熙二)

  右,魏五帝,共四十六年,首庚子,尽乙酉。

  吴大帝,吴郡富春人,姓孙氏,名权,长沙太守坚之子,讨逆将军策之弟。汉末,封吴王。及魏王丕篡逆,权以辛丑岁称帝,在位三十一年。辛未崩,寿七十一。

  改元六(黄武七。黄龙三。嘉禾六。赤乌十三。太元一。神凤一)

  会稽王,名亮,大帝少子。以壬申年嗣立,在位六年,为权臣孙綝所废。庚辰岁,亮以谣言自杀,时年十六。

  改元三(建兴二。五凤二。太平二)

  景帝,名休,大帝第六子,会稽王亮之兄。初封琅琊王,戊寅岁,孙綝废亮,迎而立之,在位六年。甲申岁崩,时年三十。)

  改元一(永安六)

  归命侯,名皓,大帝之孙,太子和之子。初封乌程侯,景帝崩,吴人迎而立之。晋咸宁末,武帝令将军王濬等率兵伐之,皓战败,诣军门请降。太康元年徙皓洛阳,封归命侯,在位十七年。寿四十。

  改元八(元兴一 甘露一 宝鼎三。建衡三。凤凰三。天册一。天玺一。天纪四)

  右,吴四帝,共六十年,首辛丑,尽庚子。

  晋世祖武皇帝,河内温县孝敬里人,姓司马氏、名炎,宣王之孙,文王之子。以乙酉受魏禅即皇帝位,时年二十九。在位二十六年。庚戌崩,寿五十五。

  改元三(泰始十。咸宁五。泰康十)

  孝惠皇帝,名衷,武帝第二子。以庚戌嗣立,时年三十一,在位十七年。丙寅崩,寿四十八。

  改元七(永熙一。元康九。永康一。永宁一。太安二。永兴二。光熙一)

  孝怀皇帝,名炽,武帝第二十五子。惠帝时,立为皇太弟,帝崩,以丙寅嗣立,时年二十三,在位五年。辛未,刘曜、石勒兵陷洛阳,蒙尘於平阳,壬申,遇害,寿三十。

  改元一(永嘉六)

  孝愍皇帝,名邺,武帝孙,吴孝王宴之子。洛阳倾覆,奔长安,众推为太子。怀帝崩,以癸酉即位,时年十三,在位四年。丙子,刘曜陷长安,丁丑,遇害,寿十八。

  改元一(建兴四)

  右,西晋四帝,共五十二年,首乙酉,尽丙子。

  元皇帝,名睿,宣帝曾孙,琅琊恭王觐之子。袭封镇建邺。愍帝遇害,以丁丑嗣立,时年四十一,在位六年。壬午崩,寿四十七。

  改元三(建武一。大兴四。永昌一)

  明皇帝,名绍,元帝太子。以癸未嗣立,时年二十四,在位三年。乙酉崩,寿二十七。

  改元一(太宁三)

  成皇帝,名衍,明帝太子。以丙戌嗣立,时年五岁,在位十七年。壬寅崩,寿二十二。

  改元二(咸和九。咸康八)

  康皇帝,名岳,成帝母弟。以癸卯嗣立,时年二十,在位二年。甲辰崩,寿二十二。

  改元一(建元二)

  穆皇帝,名聃,康帝子。以乙巳嗣立,时年二岁,在位十七年。辛酉崩,寿十九。

  改元二(永和十二。升平五)

  哀皇帝,名丕,成帝子。以壬戌嗣立,时年二十一,在位四年。乙丑崩,寿二十五。

  改元二(隆和一。兴宁三)

  废帝,名弈,哀帝母弟。哀帝崩,皇太后诏立之。以丙寅嗣立,时年二十四,在位六年。辛未,桓温废之。

  改元一(太和五)

  简文皇帝,名显,元帝少子。封会稽王。桓温既废海西公,迎立之。以辛未嗣立,时年五十一,在位二年。壬申崩,寿五十三。

  改元一(咸安二)

  孝武皇帝,名曜,简文帝子。以癸酉嗣立,时年十一,在位二十四年。丙申崩,寿三十五。

  改元二(宁康三。太元二十一)

  安皇帝,名德宗,孝武帝长子。以辛酉嗣立,时年十五,在位二十二年。戊午崩,寿四十一。

  改元三(隆安五。元兴三。义熙十四)

  恭皇帝,名德文,安帝母弟。以己未嗣立,时年三十四,在位二年。庚申,禅位於宋,遇害,寿三十六。

  改元一(元熙二)

  右,东晋十一帝,共一百有四年,首丁丑,尽庚申。

  宋高祖武皇帝,彭城绥舆里人,姓刘氏,名裕。以庚申受晋禅,即皇帝位,时年五十七,在位三年。壬戌崩,寿六十。

  改元一(永初三)

  少帝,名义符,武帝长子。以壬戌嗣立,时年十七,在位二年。癸亥,徐羡之等废弑之,寿十九。

  改元一(景平二)

  太祖文皇帝,名义,隆武帝第三子,封宜都王。少帝废,大臣迎立之。以甲子嗣立,时年十六,在位三十年。癸巳,为元凶劭所弑,寿四十六。

  改元一(元嘉三十)

  世祖孝武皇帝,名骏,文帝第三子,封武陵王。元凶劭弑逆,入讨贼,以甲午嗣立,时年二十四,在位十一年。甲辰崩,寿三十五。

  改元二(孝建三。大明八)

  前废帝,名子业。孝武帝长子。以甲辰嗣立,时年十六,在位一年。荒淫无道,遇弑,寿十七。

  改元一(景和元)

  太宗明皇帝,名彧,文帝第十一子,封淮阳王。废帝遇弑,以乙巳嗣立,时年二十六,在位八年。壬子崩,寿三十四。

  改元二(泰始七。泰豫一)

  後废帝,名昱,明帝太子。以癸丑嗣立,时年二十一,在位五年。丁巳,以无道遇弑,年二十五。

  改元一(元徽四)

  顺皇帝,名准,明帝第三子,封安成王。废帝殒,萧道成奉太后令立之,以丁巳嗣立,在位三年。以己未禅於齐,遇害,寿十岁。

  改元一(昇明三)

  右,宋八帝,共六十年,首庚申,尽己未。

  齐太祖高皇帝,东海兰陵郡人,姓萧,名道成。以已未岁受宋禅,即皇帝位,时年五十二,在位四年。壬戌崩,寿五十五。

  改元一(建元四)

  世祖武皇帝,名赜,高帝长子。以壬戌嗣立,时年四十二,在位十二年。癸酉崩,寿五十三。

  改元一(永明十一)

  废帝,名昭业,武帝长孙,立为太孙。以癸酉嗣立,为西昌侯鸾废而弑之,二十二岁。再立海陵王昭文,复废之。

  改元二(隆昌。延兴)

  高宗明皇帝,名鸾,始安贞王道生之子。既废二帝,以甲戌嗣立,时年四十二,在位五年。戊寅崩,寿四十六。

  改元二(建武四。永泰一)

  废帝,名宝卷,明帝第二子。以己卯嗣立,时年十六,立三年。辛巳,无道遇弑,寿十八。

  改元一(永元三)

  和帝,名宝融,明帝第八子。以辛巳嗣立。禅於梁,遇害,寿十五。

  改元一(中兴元)

  右,齐六帝,共二十三年,首己未,尽辛巳。

  梁高祖武皇帝,南兰陵中都里人,姓萧氏,名衍。以壬午岁受齐禅,时年三十五,在位四十八年。已巳崩,寿八十二。

  改元七(天监十八。普通七。大通二。中大通六。大同十一。中大同一。太清三)

  太宗、简文皇帝,名纲,武帝第三子。昭明太子薨,立为太子。以己巳嗣立,三年辛未,侯景废而弑之。寿四十九。

  改元一(大宝三)

  世祖孝元皇帝,名绎,武帝第七子,封湘东王。侯景篡立,王僧辨等起兵讨诛景,以壬申嗣立,在位三年。甲戌,为西魏所灭,遇害,寿四十七。

  改元一(承圣三)

  敬皇帝,名方智,元帝第九子,封晋安王。魏克江陵,陈霸先等迎立之。以乙亥嗣立,在位三年。丁丑,禅於陈,遇害,寿十六。

  改元二(绍泰一。太平二)

  右,梁四帝,共五十六年,首壬午,尽丁丑。

  陈高祖武皇帝,吴兴长城下若里人,姓陈氏,名霸先。以丁丑受梁禅,时年五十四,在位三年。已卯崩,寿五十六。

  改元一(永定三)

  世祖文皇帝,名,武帝兄、始兴昭烈王之长子。武帝受禅,为临川王。以庚辰嗣立,七年丙戌崩,寿四十五。

  改元二(天嘉六。天康一)

  废帝,名伯宗,文帝长子。以丙戌嗣立,在位三年。戊子,安成王顼废之而自立。未几,伯宗崩,寿十九。

  改元一(光太二)

  高宗宣皇帝,名顼,始兴昭烈王次子。以戊子嗣立,时年四十,在位十五年。壬寅崩。

  改元一(太建十四)

  後主,名叔宝,宣帝太子。以壬寅嗣立,年三十,在位七年。己酉,隋灭之。

  改元二(至德四。祯明三)

  右,陈五帝,共三十三年,首丁丑,尽己酉。

  後魏太祖道武皇帝,其先世为代北鲜卑君长,姓拓跋氏,名珪。以丙戌即代王位,郊天改元(时晋孝武太元十一年)。十三年戊戌,取燕,即帝位。又十二年己酉,为拓跋绍所弑,寿三十九年。

  改元四(登国十。皇始二。天兴六。天赐四)

  太宗明元皇帝,名嗣,道武帝长子。以己酉嗣立,在位十五年。癸亥崩,寿三十二。

  改元三(永兴五。神瑞二。泰常八)

  世祖太武皇帝,名焘明元帝长子。以甲子嗣立,在位二十九年。壬辰,为宗爱所弑,寿四十五。

  改元六(始光四。神{鹿加}四。太延五。延和三。太平真君十一。正平二)

  高宗文成皇帝,名濬,太武帝嫡孙。以壬辰嗣立,在位十四年。乙巳崩,寿十六。

  改元四(兴安三。兴光二。延安五。和平六)

  显祖献文皇帝,名弘,文成帝长子。以乙巳嗣立,在位七年。辛亥,禅位於太子宏。又五年丙辰崩,寿二十三。

  改元二(天安二。皇兴五)

  高祖孝文皇帝,名宏,献文帝太子。以辛亥受禅,在位二十九年。己卯崩,寿三十三。

  改元三(延兴六。承明一。太和二十三)

  世宗宣武皇帝,名恪,孝文第二子,为皇太子。以己卯嗣立,在位十七年。乙未崩,寿三十三。

  改元四(景明四。正始四。永平四。延昌四)

  肃宗孝明皇帝,名诩,宣武帝第二子。以乙未嗣立,在位十四年。戊申崩,寿十九。

  改元五(熙平二。神龟二。正光五。孝昌三。武泰一)

  敬宗孝庄皇帝,名子攸,彭城王勰第二子,封长乐王。明帝崩,尔朱荣立之。以戊申嗣立,三年庚戌,诛尔朱荣,为其党所弑,寿二十四。

  改元一(永安三)

  节闵帝,名恭,广陵惠王羽之子,少袭爵。尔朱世隆既弑敬宗,迎立之。以辛亥嗣立,一年壬子,高欢废而弑之,寿二十四。

  改元一(普泰)

  孝武皇帝,名修,唐平武穆王怀之子,封平阳王。高欢既废节闵,奉渤海太守元朗为帝,後废之而立帝。以壬子嗣立,在位三年。至甲寅,西奔长安崩,寿二十五。

  改元一(永熙三)

  孝静皇帝,名善见,清河王亶之世子。孝武帝既西入关,高欢奉帝立之,为东魏。以甲寅嗣立,时年十一,在位十七年。庚午,禅於齐。未几,遇害,寿二十八。

  改元四(天平四。元象元。兴和四。武定八)

  文皇帝,名宝炬,孝文帝之孙,京兆王愉之子,封南阳王。孝武崩,宇文泰立之。以甲寅嗣立,在位十八年。辛未崩,寿四十五。

  改元一(大统十八)

  废帝,名钦,文帝长子。以辛未嗣立,在位三年。癸酉,为宇文泰所废,寻弑之,寿十六。

  不改元。

  恭皇帝,名廓,文帝第四子。以甲戌嗣立,三年丙子,禅於周。未几,周人杀之,寿二十一。

  不改元。

  右,魏十五帝,共一百七十一年,首丙戌,尽丙子。

 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,渤海人,姓高氏,名洋,神武王欢之次子。以庚午受魏禅,即皇帝位,在位十年。已卯崩,寿三十一。

  改元一(天保十)

  废帝,名殷,文宣太子。以己卯嗣立,一年庚辰,常山王演废之而自立,寻遇害,寿十五。

  改元一(乾明)

  孝昭皇帝,名演,神武第六子。以庚辰嗣立,一年崩,寿二十七。

  改元一(皇建)

  世祖武成皇帝,名湛,神武第九子。辛巳嗣立,五年乙酉,禅位於太子,称太上皇;又四年戊子崩,寿三十二。

  改元二(太宁一。河清四)

  後主,名纬,武成帝长子。以乙酉嗣立,在位十三年。丁酉,为周所灭。

  改元二(天统五。武平八。隆化元)

  右,北齐五帝,共二十八年,首庚午,尽丁酉。

  周闵帝,姓宇文氏,名觉,代郡武川人,文王泰之子。以丙子受魏禅,一年丁丑,为晋公护废而弑之,寿十六。

  不改元。

  世宗明皇帝,名毓,文王子。晋公护废闵帝迎立之,以丁丑嗣立,四年庚辰崩,寿二十七。

  改元二(武定二。武成二)

  高祖武皇帝,名邕,文王第四子。庚辰嗣立,在位十九年。戊戌崩,寿三十六。

  改元四(保定五。天和六。建德六。宣政一)

  宣皇帝,名贇,武帝长子。以戊戌嗣立,己亥,传位太子,称天元,庚子崩,寿二十二。

  改元一(大成)

  静帝,名衍,宣帝长子。庚子嗣立,辛丑,禅於隋,遇害,寿九岁。

  不改元。

  右,周五帝,共二十六年,首丙子,尽辛丑。

  隋高祖文皇帝,弘农华阴人,姓杨氏,名坚。以辛丑受周禅,在位二十四年。甲子崩,寿六十四。

  改元二(开皇二十。仁寿四)

  炀皇帝,名广,高祖次子。以甲子嗣立,在位十五年。戊寅,无道遇弑,寿五十。

  改元一(大业)

  恭皇帝,名侑,炀帝孙,元德太子之子。唐公李渊入长安立之。以丁丑嗣位,戊寅,禅於唐,封为隽阝国公。武德二年崩,寿十五。

  改元一(义宁)

  右,隋三帝,共三十八年,首辛丑,尽戊寅。

  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,陇西成纪人,姓李氏,名渊。以丁丑自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,戊寅受隋禅,即皇帝位,时年五十五,在位八年。丙戌,传位於太宗,称太上皇。又十年乙未崩,寿七十二。

  改元一(武德九)

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,名世民,高祖次子,母窦皇后。初封秦王,太子建成诛,立为皇太子。以丙戌嗣立,时年二十九,在位二十三年。己酉崩,寿五十二。

  改元一(贞观二十三)

 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,名治,太宗第九子,母长孙皇后。初封晋王,太子承乾废,立为皇太子。以己酉嗣立,时年二十二,在位三十四年。癸未崩,寿五十六。

  改元十四(永徽六。显庆五。龙朔三。麟德二。乾封二。总章二。咸亨四。上元二。仪凤三。调露元。永隆元。开曜元。永淳元。弘道元)

 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,名显,高宗第七子,母武皇后。为皇太子,癸未嗣立,甲申,武后废之。後二十二年乙巳复辟,在位五年。庚戌,为韦后所弑,寿五十五。

  改元三(嗣圣一。神龙二。景龙三)

  武后改元十二(光宅元。垂拱四。永昌元。载初元。天授二。长寿二。延载元。天册万岁元。万岁通天元。神功元。圣历二。久亲元。长安四)

  睿宗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,名旦,高宗第八子,母武皇后。封豫王。武后既废中宗,立之,临朝。至庚寅,降立为皇嗣。中宗复辟,封相王。韦后弑逆,临淄王隆基诛之,迎立帝,以庚戌即位,三年壬子,传位於太子隆基。後四年丙辰崩,寿五十五。

  改元二(景雲二。太极元)

  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,名隆基,睿宗第三子,母窦皇后。封临淄郡王。庚戌,韦后弑逆,以兵讨诛之。睿宗即位,立为皇太子。以壬子嗣立,时年二十七,在位四十四年。乙未,禅位於太子。後七年壬寅崩,寿七十七。

  改元三(先天元。开元二十九。天宝十四)

 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,名亨,元宗第三子,母杨皇后。为皇太子。丙申嗣立,时年四十五。在位七年。壬寅崩,寿五十一。

  改元四(至德二。乾元二。上元二。宝应元)

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,名豫,肃宗太子,母吴皇后。以壬寅嗣立,时年三十六,在位十八年。已未崩,寿五十三。

  改元三(广德二。永泰二。大历十四)

 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,名适,代宗太子,母沈皇后。以己未嗣立,时年三十八,在位二十六年。甲申崩,寿六十三。

  改元三(建中四。兴元元。贞元二十一)

 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,名诵,德宗太子,母王皇后。以甲申嗣立,一年崩寿四十六。

  改元一(永贞)

 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,名纯,母王皇后,顺宗太子。以丙戌嗣立,时年二十八,在位十五年。庚子崩,寿四十二。

  改元一(元和十五)

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,名恒,宪宗第三子,母郭皇后。以庚子嗣立,时年二十六,在位五年。甲辰崩,寿三十。

  改元一(长庆四)

 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,名湛,穆宗长子,母王皇后。以甲辰嗣立,时年十六,在位三年。丙午,为宦官苏佐明等所弑,寿十八。

  改元一(宝历三)

 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,名昂,穆宗第二子,母萧皇后。封江王。敬宗崩,王守澄等迎立之。以丙午嗣立,时年十八,在位十四年。庚甲崩,寿三十二。

  改元二(太和九。开成五)

 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,名炎,穆宗第五子,母韦皇后。封颍王。文宗崩,仇士良等迎立之。以庚申嗣立,年二十七,在位六年。丙寅崩,寿三十三。

  改元一(会昌六)

 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,名忱,宪宗第十三子,母郑皇后。封光王。武宗崩,中官迎立之。以丙寅嗣立,时年三十七,在位十三年。己卯崩,寿五十。

  改元一(大中十三)

 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,名漼,宣宗太子,母{旦黾}皇后。以己卯嗣立,在位十四年。癸巳崩,寿四十一。

  改元一(咸通十四)

 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,名儇,懿宗第五子,母王皇后。立为皇太子。以癸巳嗣立,时年二十,在位十六年。戊申崩,寿三十五。

  改元五(乾符六。广明元。中和四。光启三。文德元。)

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,名晔,懿宗第七子,母王皇后,封寿王。以戊申嗣立,十六年甲子,为朱全忠所弑,寿三十八。

  改元七(龙纪元。大顺二。景福二。乾宁四。光化三。天复三。天祐元)

  哀皇帝,名柷,昭宗第九子,母何皇后,封晖王。昭宗遇弑,以甲子嗣立,三年丁卯,禅於梁,明年遇害,寿十七。

  改元(尽天祐四年)

  右,唐二十帝,共二百九十年,首丁丑,尽丁卯,内武氏二十二年。

  後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,单州砀山县人,姓朱氏,名晃,初名温,赐名全忠。以丁卯受唐禅,即皇帝位,年五十六,在位六年。壬申,为其子郢王友珪所弑,年六十一。

  改元二(开平四。乾化二)

  末帝,名瑱,太祖第三子,母张皇后,封均王。友珪弑逆,讨诛之。以癸酉嗣立,在位十一年。癸未,唐兵入汴,为其下所弑,年三十六。

  改元三(乾化三。贞明六。龙德二)

  右,後梁二帝,共十七年,首丁卯,尽癸未。

  後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,其先沙陀人,唐赐姓李氏,名存勖,武帝之子。以癸未即皇帝位,灭梁在位四年。丙戌兵乱,中流矢崩,寿四十二。

  改元一(同光四)

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,代北金凤城人,姓李氏,名亶。以丙戌嗣立,在位八年。癸巳崩,寿六十七。

  改元一(天成四。长兴四)

  愍帝,名从厚,明宗第三子,封宋王。癸巳嗣立,甲午,潞王兵入汴,废之而自立,遇害,寿二十一。

  改元一(应顺)

  废帝,名从珂,本姓王氏,明宗养为子,封潞王。以甲午废闵帝即位,三年。丙申,石敬瑭举兵犯阙,帝兵败自焚死,寿五十二。

  改元一(情泰三)

  右,後唐四帝,共十四年,首癸未,尽丙申。

  後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,太原汾阳里人,姓石氏,名敬瑭。丙申,以北京留守举兵入洛,即皇帝位,在位七年。壬寅崩,寿五十二。

  改元一(天福七)

  出帝,名重贵,本高祖从子,封齐王。以壬寅嗣立,在位四年。丙午,契丹入汴,北迁,卒於黄龙府,寿三十四。

  改元二(天福二。开运三)

  右,後晋二帝,共十一年,首丙申,尽丙午。)

  後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,太原人,姓刘氏,名暠,初名知远。契丹入中国,以丁未即皇帝位於晋阳,继迁於汴,在位二年。戊申崩,寿五十四。

  改元一(乾祐二)

  隐帝,名承祐,高祖第二子,封周王。以戊申嗣立,三年庚戌,郭威拥兵犯阙,遇弑,寿二十。

  右,後汉二帝,共四年,首丁未,尽庚戌。

  後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,邢州尧山人,姓郭氏,名威。辛亥,以邺都留守入汴,即皇帝位,三年癸丑崩,寿五十一。

  改元一(广顺三)

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,本姓柴氏,名荣,太祖养子,封晋王。以甲寅嗣立,在位六年。己未崩。

  改元一(显德六)

  恭帝,名宗训,世宗子,封梁王。以己未嗣立,庚申,禅於宋。後十四年癸酉崩,寿二十一。

  右,後周三世,共九年,首辛亥,尽己未。

  宋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,其先涿郡人,皇考始迁洛阳,姓赵氏,名匡允。父周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弘殷,追谥宣祖,母昭宪杜太后。庚申,以殿前都点检受周禅,即皇帝位,时年三十四,在位十七年。丙子崩,寿五十。

  改元三(建隆三。乾德五。开宝九)

 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,名炅,初名匡义,母昭宪杜太后。以丙子嗣立,时年三十七,在位二十二年。丁酉崩,寿五十八。

  改元五(太平兴国八。雍熙四。端拱二。晁化五。至道三)

  真宗文明章圣元孝皇帝,名恒,初名元侃,太宗第三子,母元德李太后。立为皇太子。以丁酉嗣立,年二十九,在位二十六年。壬戌崩,寿五十四。

  改元五(咸平六。景德四。大中祥符九。天禧五。乾兴元)

  仁宗神文圣武明孝皇帝,名正,初名受益,真宗太子,母庄懿李太后。以壬戌嗣立,时年十二,在位四十二年。癸卯崩,寿五十三。

  改元九(天圣九。明道二。景祐四。宝元二。康定元。庆历八。皇祐五。至和二。嘉祐八)

  英宗献文肃武宣孝皇帝,名曙,初名宗实,濮安懿王允让之子,诏立为皇子。以癸卯嗣立,时年三十三,在位五年。丁未崩,寿三十七。

  改元一(治平四)

  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,名顼,英宗太子,母宣仁高皇后。以丁未嗣立,时年十九,在位十九年。乙丑崩,寿三十八。

  改元二(熙宁十。元丰八)

  哲宗钦文睿武昭孝皇帝,名煦,初名佣,神宗太子,母钦圣朱太妃。以乙丑嗣立,时年十岁,在位十五年。庚辰崩,寿二十五。

  改元三(元祐八。绍圣四。元符三)

  徽宗圣文仁德显孝皇帝,名佶,神宗第十一子,母钦慈陈太后。初封端王,哲宗崩,以庚辰嗣立,年十九岁,在位二十五年。乙巳,禅位於太子。丁未,金虏陷中原,北迁。後九年乙卯,崩於五国城,寿五十四。

  改元六(建中靖国元。崇宁五。大观四。政和。七重和元。宣和七)

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,名桓,徽宗太子,母显恭王皇后。以乙巳受内禅即位,时年二十五,二年,金人陷中原。丁未北迁。後三十四年庚辰崩,寿六十一。

  改元一(靖康二)

  高宗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,名构,徽宗第九子,母显仁韦太后。初封康王,金人陷中原,二帝北狩,以丁未嗣立於南京,时年二十一,在位三十六年。壬午,内禅於太子。又二十五年丁未崩,寿八十一。

  改元二(建炎四。绍兴三十二)

  孝宗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,名眘,初名瑗,太祖之裔,高宗以为太子。壬午,受内禅即位,时年三十六,在位二十七年。己酉,内禅於太子。又五年癸丑崩,寿六十七。

  改元三(隆兴二。乾道九。晁熙十六)

  光宗宪仁圣哲慈孝皇帝,名惇,孝宗第三子,母成穆郭皇后。立为太子。己酉,受内禅,时年四十五,在位五年。甲寅内禅。又六年戊午崩,寿五十四。

  改元一(绍熙五)

  宁宗仁文哲武恭孝皇帝,名扩,光宗第二子,母慈懿李皇后。立为太子。甲寅即位,时年二十六,在位三十一年。甲申崩,寿五十六。

  改元四(庆元六。嘉泰四。开禧三。嘉定十七)

  理宗,烈文仁武安孝皇帝,名昫,初名贵诚,沂靖惠王之子,宁宗以为皇子。甲申嗣立,时年二十一,在位四十一年。甲子崩,寿六十一。

  改元八(宝庆三。绍定六。端平三。嘉熙四。晁祐十二。宝祐六。开庆元。景定五)

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,名,福王之子,理宗立为太子。甲子嗣立,时年二十五,在位十一年。甲戌崩,寿三十五。

  改元一(咸淳十)

 

●卷二百五十一 帝系考二

 

  ○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

  (母后临朝称制及推尊私亲父母附追尊私亲父母,见《宗庙门》。此不录)

  虞舜践帝位,乃载天子旌旗,往朝瞽瞍,唯谨以子道。

  《孟子》:咸邱蒙问曰:"语云,盛德之士,君不得而臣,父不得而子。舜南面而立,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,瞽瞍亦北面而朝之。舜见瞽瞍,其容有蹙。孔子曰:'於斯时也,天下殆哉,岌岌乎!'不识此语诚然乎哉?"孟子曰:"否。此非君子之言,齐东野人之语也。尧老而舜摄也。《尧典》曰:'二十有八载,放勋乃徂落,百姓如丧考妣。三年,四海遏密八音。'孔子曰:'天无二日,民无二王'。舜既为天子矣,又帅天下诸侯,以为尧三年丧,是二天子矣(《朱子集注》:咸邱蒙,孟子弟子。语,古语也。蹙,颦蹙不自安也。岌岌,不安貌,言人伦乖乱,天下将危也。齐东,齐国东鄙也。孟子言尧但老而不治事,而舜摄天子之事。尧时,舜未尝即天子位,尧何由北面而朝之乎?又引《书》及孔子之言以明之)。"咸邱蒙曰:"舜之不臣尧,则吾既得闻命矣。《诗》云:'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'而舜既为天子矣,敢问瞽瞍之非臣,如何?"曰:"是诗也,非是之谓也,劳於王事,而不得养父母也。曰此莫非王事,我独贤劳也。(不臣尧,不以尧为臣,使北面而朝也。《诗 小雅 北山》之篇。普,遍也。率,循也。此诗,今《毛氏序》云:"役使不均,已劳於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。"其《诗》下文亦云"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",乃作诗者自言天下皆王臣,何为独使我以贤才而劳苦乎?非谓天子可臣其父也)。孝子之至,莫大乎尊亲;尊亲之至,莫大乎以天下养。为天子父,尊之至也;以天下养,养之至也。《诗》曰:'永言孝思,孝思维则。'此之谓也(言瞽瞍既为天子之父,则当享天下之养,此舜之所以为尊亲、养亲之至也。岂有使之北面而朝之理乎?《诗 大雅 下武》之篇言人能长言孝思而不忘,则可以为天下法则也)。《书》曰:'祇载见瞽瞍,夔夔齐栗,瞽瞍亦允若。'是为父不得而子也(《书》、《大禹谟》篇也。祇,敬也。载,事也。夔夔齐栗,敬谨恐惧之貌。允,信也。若,顺也。言舜事瞽瞍,往而见之,敬谨如此,瞽瞍亦信而顺之也。孟子引此而言瞽瞍不能以不善及其子,而反见化於其子,则是所谓"父不得而子"者,而非如咸邱蒙之说也)。"

  汉高祖六年,尊太公为太上皇。

  上归栎阳,五日一朝太公,太公家令说太公曰:"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。皇帝虽子,人主也;太公虽父,人臣也。奈何使人主拜人臣!如此,则威重不行。"後上朝,太公拥{艹彗}(李奇曰:"为恭也,如今卒持帚也。"师古曰:"彗,所以扫也。音似岁反。"),迎门却行(却退而行)。上大惊,下扶太公。太公曰:"帝,人主,奈何以我乱天下法!"於是上心善家令言,赐黄金五百斤。夏五月丙午,诏曰:"人之至亲,莫亲於父子,故父有天下传归於子,子有天下尊归於父,此人道之极也。前日天下大乱,兵革并起,万民苦殃,朕亲被坚执锐,自帅士卒,犯危难,平暴乱,立诸侯,偃兵息民,天下大安,此皆太公之教训也。诸王、通侯、将军、群卿、大夫已尊朕为皇帝,而太公未有号。今尊太公曰太上皇(师古曰:"太上,极尊之称也。皇,君也。天子之父,故曰皇。不预治国,故不言帝也")。"

  後汉荀悦曰:"《孝经》云:'故虽天子必有尊也,言有父也。'王者父事三老,以示天下,所以明孝也。无父犹设三老之礼,况其存者乎?孝莫大於严父,故子尊不加於父母。家令之言,於是过矣。"

  晋愍怀太子令问中庶子刘宝云:"太公家令说太公为是为非?"对曰:"荀悦论赐家令为非,臣以为悦不识高帝意。高帝虽贵为天子,事父不失子之礼。时即位巳六年而不加父号,是以家令言虽父乃人臣也,言无可尊敬,当与人臣同礼,欲以此感动之。帝闻家令言乃悟,即立号太上皇,得人子尊父之道。若不闻家令言,父终无号矣,家令说是也(师古亦以为善其发悟已心,因得尊崇父号,非善其令父敬己)。"

  汉因秦之称号,帝母称皇太后,祖母称太皇太后。

  高祖崩,惠帝即位,尊吕皇后为皇太后(太后首未并见《皇后门》,後同)。

  惠帝崩,太后取後宫子名为孝惠子立之,年幼,太后临朝称制(师古曰:"天子之言一曰制书,二曰诏书。制书者,谓为制度之命也,非皇后所得称。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,断决万机,故称制诏。")。立兄子吕台、产、禄、台子通四人为王,封诸吕六人为列侯。四年,少帝自知非皇后子,出怨言,太后废之,立恒山王弘为帝。八年,皇太后崩,诸吕谋乱,大臣诛之。

  文帝立,尊母薄姬为皇太后(姬初为代太后),薄氏侯者一人。後文帝崩二岁、孝景前二年崩,葬南陵。因吕后不合葬长陵,故特自起陵近文帝。

  景帝立,尊母窦皇后为皇太后,窦氏侯者三人。後景帝六岁,以武帝元光六年崩。

  武帝立,尊母王皇后为皇太后,王氏、田氏侯者凡三人。後景帝十五岁,元朔三年崩,合葬阳陵。

  昭帝崩,霍光迎立昌邑王贺,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。既废贺立宣帝,尊太后为太皇太后,以建昭二年崩,合葬平陵。

  元帝立,尊孝宣王皇后为皇太后。元帝崩,成帝即位,为太皇太后。王氏列侯二人,关内侯一人。时成帝母亦姓王氏,故世号太皇太后为邛成太后。永始元年崩,合葬杜陵,称东园(师古曰:"虽同营兆而别为坟,王后陵次宣帝陵东,故曰东园也。")。

  成帝立,尊母王皇后为皇太后,以平阳侯凤为大司马大将军,领尚书事。又封太后同母弟崇为侯,凤庶弟谭为关内侯。後五年又封舅谭、商、立、根、逢时皆为侯,世谓之"五侯"。後又封兄子莽为新都侯。哀帝即位,尊为太皇太后。哀帝崩,无子,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,立平帝。太后临朝,委政於莽。群臣希旨,奏请莽为安汉公、"宰衡"。平帝崩,莽徵宣帝元孙婴为帝,居摄践祚。既而即真,号太后为新室文母,年八十四,建国五年崩,合葬渭陵。

  司徒掾班彪曰:"三代以来,《春秋》所记,王公国君,与其失世,希不以女宠。汉兴,后妃之家,吕、霍、上官,几危国者数矣。及王莽之兴,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,享国六十馀载,群弟世权,更持国柄,五将十侯,卒成新都。位号巳移於天下,而元后拳拳犹握一玺,不欲以授莽,妇人之仁,悲夫!"

  致堂胡氏曰:"外戚之祸在王氏,然汉初功臣平、勃等预有罪焉。高祖崩,唱言吕后与帝共定天下,帝王诸刘,后王诸吕,无不可者(共定之语,本出郦寄,然当时必有此议论)。於是大裂土疆,以王诸吕,侵弱刘氏,罪一也。孝惠即世,听张辟疆之说,纵诸吕居中用事,专权禁闼,共斡兵柄,上以媚太后,下以安已身,由是诸吕不可制,罪二矣。高后即世,虽能诛诸吕,立孝文,然自兹以往,母后习见前世用事,例为出阃之言。观大臣议,所言皆曰'齐王,高帝孙,然母家驷钧恶,淮南王母家又恶,独代王母家薄氏谨良',遂立孝文,则平、勃之徒畏母后深矣。盖汉母后预政,不必临朝,少主虽长君亦然。窦太后好黄、老,恶儒士,儒士多不得进。赵绾、王臧欲助上兴制度,则发其奸利害之。窦婴,兄子也,恶之则除门籍,喜之则为相。梁孝王,爱之则诵言请立为嗣,不顾大宗之重。王太后於灌夫骂坐则不食,论弃市。韩嫣,帝所贵也,太后欲杀之,则帝不能救,可谓司晨预事矣。武帝欲立昭,则先杀钩弋夫人,驯致王氏篡夺,其所从来者远矣。"

  先公曰:"今按胡氏之说,足以尽西京外戚贻祸之本末矣。尝因是而极论之,天地间,有阳不能无阴,阴而乘阳则宇宙分裂,人极隳亡矣。欧阳公谓宦官之祸甚於女子,盖为唐末一代言之耳。以古今大势论,则女祸深矣。少女子能蛊惑人主以亡国,老女子能崇长外戚以亡国,三代之亡国,皆由此物矣!周之东迁以褒姒,周虽不亡於此,巳衰於此矣。秦后始有宣太后、穰侯之专,庄襄悦美姬以易其宗。汉高帝起於闾阎,吕氏初无功於王业也,面汉初诸人之论,每以为吕氏雅故,本推毂高帝就天下(田生《语注》谓翼戴以成帝业,若车之行,助推其毂),又谓吕后与高帝共定天下(郦寄语),是以诸吕之心自谓与诸刘等,忄间然有取而代之之意,而後动於恶。中间霍氏拥昭、立宣,阴妻邪谋特觉之早耳,而终不免新莽之乱焉。曹魏之见篡於司马氏也,一再废杀,专以母后为之主。及晋武帝平吴之後,耽惑女宠,杨、贾实召五胡乱华之祸,天下既为南北矣。齐、陈以女色亡,元魏以淫后亡,隋文帝起外戚以篡周,唐高祖主外戚,窃宫嫔以取隋。太宗宠武才人开聚麀之醜,子孙歼焉。禄山之起,为太真妃也。唐虽未亡於此,而巳衰於此矣。河朔失而劲兵亡,东南虚而蛮祸起,非权舆於天宝末乎?朱梁以女宠开子祸而亡,後唐庄宗以刘后杀功臣、勒军赏而亡,皆女子之为也。"

  哀帝立,尊赵后为皇太后,赵氏侯者二人。哀帝为太子,颇得赵太后力。傅太后恩赵太后,赵太后亦归心,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。哀帝崩,王莽白太后,太后诏有司曰:"前皇太后与昭仪俱封帷幄,姊弟专妒,残灭继祀,以危宗庙,贬为孝成皇后,徙北宫。"後月馀,复诏废为庶人,就其园,自杀,立十六年。哀帝既为太子,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太后(哀帝祖母)、丁姬(哀帝母)十日一至太子家,成帝曰:"太子承正统,共养陛下,不得复顾私亲。"王太后曰:"太子小,而傅太后抱养之,今至太子家,以乳母恩耳。"於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。丁姬以不小养太子,独不得。哀帝即位,王太后诏令傅太后、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。後下诏尊定陶共王为共皇,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,丁姬为共皇后,各置左右詹事,食邑如长信宫、中官。後岁馀,下诏曰:"汉家之制,推亲亲以显尊尊,定陶共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。其尊共皇太后为帝太太后,丁姬为帝太后。"复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,称永信宫,帝太后称中安宫,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,成帝赵后为皇太后,并四太后,各置少府、太仆,秩皆二千石。傅氏侯者六人,傅太后既尊,後尤骄。元寿元年崩,合葬渭陵,称孝元傅皇后。丁氏侯者二人,太后建平二年崩,起陵恭皇之园。哀帝崩,王莽秉政,使有司举奏丁、傅罪恶,皆免官爵,徙故郡,贬傅、丁二太后号,夷其陵。

  东汉明帝即位,尊阴皇后为皇太后。永平七年崩,在位二十四年,年六十,合葬原陵。

  肃宗即位,尊马皇后为皇太后。帝欲封爵诸舅,太后不听。建初四年崩,在位二十三年,年四十馀,合葬显节陵。和帝即位,尊窦皇后为皇太后。太后临朝,兄宪等并显贵,擅威权,後密谋不轨,发觉,诛。九年,太后崩,在位十八年,临朝四年。未葬,而帝母梁贵人姊(一计反)上书陈贵人为后所陷,枉殁之状。太尉张酺等请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,贬太后尊号,不宜合葬先帝。帝手诏曰:"窦氏虽不遵法度,而太后常自减损,朕奉事十年,深惟大义,礼,臣子无贬尊上之文。恩不忍离,义不忍亏。按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,其勿复议。"於是合葬敬陵。

  和帝崩,长子平原王有疾,而诸皇子夭殁,前後十数,後生者辄隐秘养於人间。殇帝生始百日,窦皇后迎立之。尊后为皇太后,太后临朝。殇帝崩,太后定策立安帝,犹临朝政。以连遭大忧,百姓苦役,乃诏减除浮费,录冤狱。自太后临朝,水旱十载,四夷外侵,盗贼内起。每闻人饥,或达旦不寐,躬自减彻,以救灾厄,故天下复平,岁还丰穰。永宁二年崩,在位二十年,临朝十七年,年四十一。合葬顺陵。

  范晔论曰:"邓后称制终身,号令自出,术谢前政之良,身阙明辟之义(前政谓周公也。辟,君也。《尚书》曰:"朕复子明辟",言周公摄位,复还成王。今太后不还,故曰阙也),至使嗣主侧目,敛衽於虚器(器谓神器,喻帝位也),直生怀懑,悬书於象魏(象魏,阙也。直生,杜根等上书,请太后还政),借之仪者,殆其惑哉(借犹假也。殆,近也。言太后不还政於安帝,近可惑也)!然而建光之後,王柄有归(太后建光之中崩),遂乃名贤戮辱,便孽党进(帝宠用乳母王圣及其女伯荣,出入宫掖,通传奸赂,太尉杨震及邓骘皆被中官谮诛也),衰斁之來兹焉有徴(斁,败也。安帝临政,衰败逾甚,故曰有徵也)。故知持权引谤,所幸者非已;焦心恤患,自强者唯国(言执持朝权以招众谤者,所幸不为已身,唯忧国也)。是以班母一说,阖门辞事(太后兄大将军骘,以母忧上书乞身,太后不许,以问班昭,乃许之。语见《昭传》也),爱侄微愆,髡剔谢罪(太后兄骘子凤受遗事泄,骘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。语见《骘传》)。将杜根逢诛,未值其诚乎(诚,信也。言未为太后所信)!但蹊田之牛,夺之已甚(《左传》申叔时曰:"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,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,而夺之牛,罚已重矣。"此喻杜根。上书虽曰有罪,太后杀之为过甚也)。"

  安帝阎皇后与兄显及江京谮皇太子保,废为济阴王帝崩,为皇太后,欲久专国政,贪立幼年,与显等定策禁中,迎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,立为皇帝,太后临朝(蔡邕《独断》曰:"少帝即位,太后即代摄政,临前殿,朝群臣。太后东面,少帝西面。群臣奏事上书,皆为两通,一诣后,一诣少帝。")。少帝立二百馀日而薨,京白太后徵济北、河间王子。未至,而中黄门孙程等合谋杀江京等,立济阴王,是为顺帝。显等皆伏诛,迁太后於离宫,家属徙比景。明年,太后崩。在位十二年,合葬恭陵。

  顺帝崩,梁皇后无子,美人虞氏子炳立,是为冲帝。尊后为皇太后,太后临朝。冲帝寻崩,复立质帝,犹秉朝政。时寇盗、羌、蛮扰乱,赋敛烦数,官民困竭。太后夙夜勤劳,推心拔贤,委任太尉李固等,拔忠良,诛贪慝,崇节俭。寇夷消弭,海内肃然。而兄大将军冀鸩杀质帝,专权暴忌,数以邪说疑误太后,遂立桓帝而诛李固,天下失望。和平元年归政,寻崩。在位十九年,临朝六年,年四十五,合葬宪陵。

  桓帝既立,追尊本生父蠡吾侯翼为孝崇皇帝。梁太后既崩,乃追尊妾母匽氏为孝崇皇后,遣司徒持节奉策授玺绶,赍乘舆器服,备法物。宫曰永乐。置太仆,少府以下,皆如长乐宫故事(《汉官仪》曰:"帝祖母称长信宫,帝母称长乐宫,故有长信少府、长乐少府及职吏,皆宦官为之。")。又置虎贲、羽林卫士,起宫室,分钜鹿九县为后汤沐邑。在位三年,元嘉二年崩。以帝弟平原王石为丧主,葬仪比皇后。

  桓帝崩,无子,窦皇后为皇太后,临朝定策,立解渎侯宏,是为灵帝。太后父大将军武谋诛宦官,而中常侍曹节等矫诏杀武,迁太后於南宫雲台,家属徙北境。窦氏虽诛,帝犹以太后有援立之恩,朝於南宫,亲馈上寿,供养资奉有加於前。熹平元年崩,立七年,合葬宣陵。

  灵帝既立,追尊本生父解渎侯世长为孝仁皇帝,夫人董氏为孝仁皇后,迎至京师,居南宫嘉德殿,宫称永乐。及窦太后崩,始预政,使帝卖官求货。帝崩,何太后临朝,孝仁后欲参预政事,太后辄禁塞之,忿恚。太后与兄何进谋奏:"蕃后故事不得留京师,请迁本国。"收其兄子重,免官,重自杀。孝仁后以忧崩,在位二十二年。

  灵帝崩,皇子辨即位,尊母何皇后为皇太后,临朝。后兄大将军进欲诛宦官,不克,反为所害。董卓将兵入洛阳,遂废少帝而立协,是为献帝。迁太后於永安宫,遇鸩而崩,在位一年。

  范晔论曰:"自古虽主幼时艰,王家多衅,必委成冢宰,简求忠良,未有专任妇人,断割重器。唯秦芊太后始摄政事,故穰侯权重於昭王,家富於嬴国(太后,昭王母也,号宣太后。《史记》曰,昭王立,年少,宣太后自知事,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,任政,封为穰侯。太后摄政,始於此也)。汉仍其谬,知患莫改。东京皇统屡绝,权归女主,外立者四帝(安、质、桓、灵),临朝者六后(章帝窦太后、和熹邓太后、安思阎太后、顺烈梁太后、桓思窦太后、灵思何太后也),莫不定策帷帟,委事父兄,贪孩童以久其政,抑明贤以专其威(《周礼》:"幕人,掌帷帟幄幕之事。"郑元注曰:"帟,幄中坐上承尘也。"殇帝崩,邓太后与兄骘等定立安帝,年十三。冲帝崩,梁太后与兄冀迎立质帝,年八岁。质帝崩,太后与兄冀迎立桓帝,年十五。桓帝崩,窦太后与父武迎立灵帝,年十二)。任重道悠,利深祸速。身犯雾露於雲台之上(雾露谓疾病也。不可指言死,故假雾露以言之。灵帝时,中常侍曹节矫诏迁太后於雲台。谢弼上封事曰:"伏惟皇太后援立明圣,幽居空宫,如有雾露之疾,陛下当何面目以见天下!"),家缨缧绁於圄犴之下(缧,索也。纟曳,系也。囹圄,周狱名也。乡亭之狱曰犴,音五旦反。谓外戚等被诛也)。湮灭连踵,倾輈继路(踵,迹也。輈,车辕也。贾谊曰:"前车覆,後车戒。"),而赴蹈不息,燋烂为期,终陵夷大运,沦亡神宝(陵夷犹颓替。神宝,帝位也)。《诗》、《书》所叹,略同一揆。故考列行迹,以为《皇后本纪》。"

  魏文帝受禅,尊卞后曰皇太后,称永寿宫。明帝即位,尊太后曰太皇太后。太和四年崩,合葬高陵。

  黄初元年,诏曰:"妇人与政,乱之本也。自今以後,群臣不得奏事太后,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,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。以此诏传之後世,若有违背,天下共诛之。"

  明帝立,尊郭皇后为皇太后,称永安宫。青龙三年,帝数问甄后死状於太后,由是太后以忧崩。

  齐王即位,尊郭皇后为皇太后,称永宁宫。其後值三主幼弱,宰辅统政,与夺大事,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後施行。毋邱俭、锺会等作乱,咸假其命以为辞焉。景元四年崩,葬高平陵西。

  景元元年十一月,燕王表贺冬,称臣(帝即燕王宇之子,宇称臣,故以为疑)。诏曰:"古之先王者,或有所不臣,今王宜依此义,表不称臣乎!又当为报答。夫系大宗者,降其私亲,况所系者重邪!若便同之臣妾,朕所未安。其皆依礼典据当务尽其义。"有司议奏,以为"礼莫崇於尊祖,制莫重於王典。陛下绍大宗之重,崇三祖之业。伏惟燕王礼尊属戚,正位蕃服,躬秉虔肃,以先万国。其於王典,阐济大顺,诚宜割以非常之制,奉以不臣之礼。臣等立议以为燕王章表,可听如旧式。中诏所施,宜曰'皇帝敬问大王侍御'"。议又云"至於制书,国之旧典,朝廷所以辨章於天下者也,宜循法,故曰'制诏燕王'"。议又曰"凡诏命、制书、奏事、上书、文书,有应称燕王者,皆云'上'字。其非宗庙助祭之事,不得称王名,奏事、上事及吏人皆不得触王讳,以彰殊礼,加於群后。云上遵王典尊祖之制,俯顺圣旨敬承之心。"

  晋何琦议曰:"父母之尊,拟则天地;君亲之道,资敬是同。今承受命运,君临率土,而父以子尸天禄,不敢子天子,以明王者之尊。而子虽以为天子必有尊也。推斯以言,父必臣天位之君,而子自必尊天性之父。"

  晋惠帝即位,尊杨皇后为皇太后,后父骏受遗诏辅政。元康元年,贾后不肯以妇道事太后,又欲干预政事,而为太傅骏所抑。乃启帝作诏,诬骏谋反,诛之,夷其族。贾后矫诏使後军将军荀悝送太后於永宁宫。特全太后母高都君庞氏之命,听就太后居。寻复讽群公有司奏曰:"皇太后阴潜奸谋,图危社稷,飞箭系书,要募壮士,同恶相济,自绝於天。鲁侯绝文姜,《春秋》所许,盖奉祖宗,任至公於天下。陛下虽怀无已之情,臣下不敢奉诏。"诏曰:"此大事,更详之。"有司又奏:"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。"中书监张华议:"皇太后非得罪於先帝,今党其所亲,为不母於圣世,宜依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,贬皇太后之号,还称武皇后,居异宫,以全始终之恩。"左仆射荀恺与太子少师下邳王晃等议曰:"皇太后谋危社稷,不可复配先帝,宜贬尊号,废诣金墉城。"於是有司奏:"请从晃等议,废太后为庶人。"诏可。又奏:"杨骏造乱,家属应诛,诏原其妻庞命,以慰太后心。今太皇后废为庶人,宜以庞付廷尉行刑。"诏不许。有司复请,乃从之。庞临刑,太后抱持号叫,截髪稽颡,上表诣贾后称妾,请全母命。不见省。董养游太学,升堂叹曰:"朝廷建斯堂,将以何为乎!每览国家赦书,谋反大逆皆赦,至於杀祖父母、父母不赦者,以为王法所不容故也。奈何公卿处议,文饰礼典,乃至此乎!天人之理既灭,大乱将作矣。"二年,太后以绝膳而崩,年三十四,在位十五年。永嘉初,追复尊号。

  致堂胡氏曰:"按群公有司所奏,张华所议,径以太后图危社稷,不母於圣世。方是时,讨杨骏者,两亲王将殿中兵而出,骏既无逆谋,至是又未尝有一戈指阙,坐受攻讨,蹙迫而死。太后以父之故,射帛於外,以祈免耳。不知何名为图危社稷,不母於圣世乎?及有司再请废后为庶人,诏旨画可,华不复切谏,依阿缄默,阴附虐后,而庸奴其君,不待式乾之事,已当诛殛,不得赦矣。"

  先公曰:"贾后杀故杨太后,饥而死之也。武帝身创大业,且智力足以得天下,而无以保妻子,何也?司马氏三世以来,强人之母,以废人之子,夺人之国,宜有斯报矣。彼且以虚罪诬高贵乡公,而实受报於武悼后,且皆是贾氏发之。驾虚罪於高贵乡公者,充也。效实报於杨太后者,南风也。天道昭昭,亦巧於示报矣。"

  东晋成帝即位,尊庾皇后为皇太后。群臣奏"天子幼冲,宜依汉和熹皇后故事。"辟让数四,不得巳临朝称万机。后兄中书令亮管诏命,公卿奏事称"皇太后陛下"。及苏峻作逆,京师倾覆,后见逼辱,遂以忧崩,年三十二,在位六年。

  哀帝即位,诏有司议生母章贵人位号,乃尊为皇太妃,仪服与太后同。又诏"朝臣不为太妃敬,合典礼下?"太常江议"位号不极,不应尽敬"。兴宁元年薨,帝欲服重服,江[A170]启:"应缌麻三月。"诏欲降为期年,[A170]又启:"厌屈私情,所以上严祖考。"帝从之。

  穆帝即位,尊褚皇后为皇太后。以帝幼冲,临朝称制。太常殷融议从郑元议,后父卫将军裒在宫庭则尽臣敬,太后归宁之日自如家人之礼。太后诏曰:"典礼诚所未详,如数奏,是情所不能安也,更详之。"征西将军翼等议谓:"父尊尽於一家,君敬重於天下,郑元议合情理之中。"太后从之。自是朝臣皆敬裒焉。帝加元服,乃居崇德宫。哀帝、海西公之世,太后复临朝称制。简文帝即位,尊后为崇德太后。帝崩,孝武幼冲,群臣复请临朝。孝武冠,复称崇德太后。太元九年,崩於显阳殿,年六十一,在位四十年。太后於帝为从嫂,朝议疑其服。太学博士徐澡议曰:"资父事君而敬同。"又曰:"'其夫属父道者,妻皆母道也',则夫属君道,妻亦后道矣。服后以齐,母之义也。鲁讥逆祀,以明尊卑。今上躬奉康、穆、哀皇及靖后之祀,致敬同於所天,岂可敬之以君道,而服废於本亲。谓应齐縗期。"从之。

  孝武皇帝即位,尊生母李氏为淑妃。太元三年,进为贵人;九年,又进为夫人;十二年,加为皇太妃,仪服一同太后,十九年,尊为皇太后,称崇训宫。安帝即位,尊为太皇太后。隆安四年崩,葬修平陵,神主祔於宣太后庙(宣太后,简文帝母也)。

  徐邈与范甯公书,访其事,甯答谓:"子不得爵命母。妃是太子妇号,必也正名,可以称母也?"邈重与甯书曰:"礼,'天子之妃曰后',《关雎》称后妃之德,妃后之名,可谓大同,所以宪章皇极,礼崇物备者,在於此也。故太后之号,定於前朝,而当今所率由也。若必欲服章同於后,而名号异於妃,则可因夫人之称,而加'皇太'以明尊,虽曰一理,然於文物之章,犹未尽崇高之极,此又今之所疑,不可得而行也。足下嫌太子妻称妃,然古无此称,出於後代,今有"皇太"之别,可例论邪?"

  宋武帝受禅,尊後母萧氏为皇太后。帝事太后孝谨,即位时,春秋已高,每旦朝太后,未尝失时刻。少帝即位,尊为太皇太后,景平元年崩,年八十一。

  宋武帝将崩,手诏曰:"後世若有幼主,朝事一委宰相,母后不烦临朝。"

  孝武即位,尊母淑媛为皇太后,宫曰崇宪。废帝立,为太皇太后;明帝立,号崇宪太后,乃居中宫崩。

  废帝即位,尊孝武王皇后为太后,宫曰永训。其年崩。後废帝即位,尊明帝王皇后为皇太后,宫曰弘训。顺帝禅位,迁居丹阳宫,拜汝阴王太妃。顺帝殂,更立第都下,薨於第。

  後废帝母陈氏。既即位,尊为皇太妃,舆服一如晋孝武李太妃故事。宫曰弘化,置家令一人,改诸国太妃曰太姬。昇明初,降为苍梧王太妃。

  陈文帝即位,尊武帝章皇后为皇太后,宫曰慈训。废帝即位,后为太皇太后。光大二年,后下令黜废帝为临海王,命宣帝嗣立。太建元年,复为皇太后,崩年六十五。

  後主即位,尊宣帝柳皇后为皇太后,宫曰弘范。陈亡,入长安。隋大业十二年,薨於东都,年八十三。

  後魏太武即位,尊明元杜皇后为皇太后。封后弟为辽东王。真君元年崩,诏天下大临三日,别立后寝庙於陵所。

  献文即位,尊文成冯皇后为太后。帝年十二,居谅闇,丞相乙浑谋逆,后密定策诛之,遂临朝听政。内行不正,宠李弈等,献文诛弈,遂害献文。孝文时,尊曰太皇太后,复临听政。孝文雅性孝谨,事无巨细,一禀於太后。后多智,猜忍,能行大事。十四年崩,年四十九。孝文行三年丧。

  魏献文帝,好黄、老、浮屠之学,雅薄富贵,常有遗世之心,欲禅位於京兆王子推。群臣固谏,任城王雲曰:"陛下方隆太平,临覆四海,岂得上违宗庙,下弃兆民?且父子相传,其来久矣。陛下必欲委弃尘务,则皇太子宜承正统。"中书令高允曰:"愿陛下上思宗庙託付之重,追念周公抱成王之事。"帝曰:"然则立太子,群公辅之,有何不可?"乃传位於太子,下诏曰:"朕希心元古,志存澹泊。爰命储宫,践升大位。朕得优游恭已,栖心浩然。"群臣奏曰:"昔汉高祖称皇帝,尊其父曰太上皇,明不统天下也。今皇帝幼冲,万机大政,犹宜陛下总之。谨上尊号曰太上皇帝。"从。之上皇徙居崇光宫,采椽不斫,土阶而已,国之大事咸以闻。崇光宫在北苑中,又建鹿野浮屠於苑中之西山,与禅僧居之。五年崩。

  明帝即位,尊宣武高皇后为皇太后。寻为尼,居瑶光寺,非大节庆不入宫中。时天文有变,灵太后欲以后当之,遂暴崩,天下冤之。丧还瑶光佛寺,殡皆以尼礼。

  明帝尊母胡光华为皇太妃,後尊为皇太后。临朝听政,犹曰殿下。後改令称诏,群臣上书曰陛下,自称曰朕。以明帝冲幼,未堪亲祭,欲依《周礼》夫人与君交献之义,代行祭礼。礼官博议以为不可,而太后欲以帏幔自障,观三公行事。重问侍中崔光,光便据汉和熹邓后荐祭故事。太后大悦,遂摄行初祀。临朝淫恣,五年,为元叉所幽。又六年,诛叉,复临朝。自是朝政疏缓,恩威不立。又三年,鸩孝明,立孝文曾孙钊。尔朱荣兴兵向阙,沉后於河。

  齐文宣受禅,尊母娄妃为皇太后,宫曰宣训。济南即位,尊为太皇太后。密与孝昭诸将诛杨愔等,废济南,立孝昭,後为皇太后。孝昭崩,又下诏立武成帝。大宁二年崩,年六十二。

  武成即位四年,传位於太子纬,自称太上皇。又四年崩,後主即位。武成既崩,尊武成胡后为皇太后。后内行不谨,幸和士开及沙门昙献等,齐亡入周,又恣行奸秽,开皇中殂。

  周武帝即位。尊母叱奴氏为皇太后。建德二年崩。

  宣帝即位,尊武帝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。大象元年,改为天元皇太后。二年,又尊为天元上皇太后。宣帝崩,静帝尊为太后。隋开皇二年殂,年三十二。又尊母李氏为帝太后。大象元年,改为天元帝太后,又尊为太皇太后。二年,又尊为天元圣皇太后。静帝立,尊为大帝太后。隋开皇初,出俗为尼。八年殂,以尼礼葬。

  宣帝既立一年,传位於太子阐,自称天元皇帝,所居称天台,冕二十四旒,车旂鼓皆倍於前王之数。每对臣下,自称为天。用樽彝珪瓒以饮食,令群臣朝天台者,齐三日,清身一日。自比上帝,立五皇后。二年而崩。

  天元崩,静帝时,杨坚秉政,尊天元杨后为皇太后,居弘圣宫。坚既受禅,后愤惋愈甚,坚内甚愧之。开皇中,封为乐平公主,大业五年殂。

  静帝母朱氏,天元崩後,尊为帝太后。隋初,出俗为尼。